纖維是指由連續或不連續的細絲組成的物質。在動植物體內,纖維在維系組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纖維用途廣泛,可織成細線、線頭和麻繩,造紙或織氈時還可以織成纖維層;同時也常用來制造其他物料,及與其他物料共同組成復合材料。
聚合物砂漿中添加纖維以提高砂漿的綜合性能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通行可行的常用方法,常用的纖維有:
⑴抗堿玻璃纖維
玻璃纖維是由二氧化硅和含鋁、鈣、硼等元素的氧化物以及少量的加工助劑氧化鈉和氧化鉀等原料經熔煉成玻璃球,然后在坩堝內將玻璃球熔融拉絲而成。從坩堝中拉出的每一根線稱為單絲,一個坩堝拉出的所有單絲,經浸潤槽后,集合成一根原紗(絲束)。絲束經切斷以后,可以用于聚合物砂漿中。
玻璃纖維的性能特點是高強、低模、高伸長率、低線脹系數、低熱導。玻璃纖維的拉伸強度遠遠超出各種鋼材的強度(1010~1815 MPa)。
⑵維倫纖維
維綸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但乙烯醇不穩定,一般是以性能穩定的乙烯醇醋酸酯(即醋酸乙烯)為單體聚合,然后將生成的聚醋酸乙烯醇解得到聚乙烯醇,紡絲后再用甲醛處理才能得到耐熱水的維綸。聚乙烯醇的熔融溫度(225~230C)高于分解溫度(200~220C),所以采用用溶液紡絲法紡絲。
維綸具有較強的吸濕性,是合成纖維中吸濕性最大的品種,接近于棉花(8%)。維綸的強度稍高于棉花, 比羊毛高很多。耐腐蝕性和耐光性:在一般有機酸、醇、酯及石油燈溶劑中不溶解,不易霉蛀,在日光下暴曬強度損失不大。 缺點是耐熱水性不夠好,彈性較差。
⑶腈綸纖維
是指用85%以上的丙烯腈與第二和第三單體的共聚物,經濕法紡絲或干法紡絲制得的合成纖維。
腈綸耐光性和耐氣候性特別優良,在常見紡織纖維中最好。腈綸放在室外曝曬一年,其強力只下降20%。腈綸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耐酸、耐弱堿、耐氧化劑和有機溶劑。但腈綸在堿液中會發黃,大分子發生斷裂。腈綸的準結晶結構使纖維具有熱彈性,。此外,腈綸耐熱性好,不發霉,不怕蟲蛀,但耐磨性差,尺寸穩定性差。
⑷聚丙烯纖維
由立體規整的等規聚丙烯聚合物經熔融紡絲法制成的一種聚烯烴類纖維。相對密度在合成纖維中屬最小,干濕強度相等,耐化學腐蝕性好。但日光老化性差。當聚丙烯網狀纖維投入到砂漿后,在砂漿攪拌過程中,纖維單絲間的橫向連結經砂漿自身的揉搓和摩擦作用而破壞,形成纖維單絲或網狀結構充分張開,從而實現數量眾多聚丙烯纖維均勻摻入混凝土中的效果。
⑸尼龍纖維
聚酰胺俗稱尼龍,是分子主鏈上含有重復酰胺基團—[NHCO]—的熱塑性樹脂總稱。
尼龍具有很高的機械強度,軟化點高,耐熱,磨擦系數低,耐磨損,自潤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堿和一般溶劑,電絕緣性好,有自熄性,無毒,無臭,耐候性好,染色性差。缺點是吸水性大,影響尺寸穩定性和電性能,纖維增強可降低樹脂吸水率,使其能在高溫、高濕下工作。尼龍與玻璃纖維親合性十分良好。
⑹聚乙烯纖維
由線型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經熔融紡絲法紡制成的聚烯烴纖維。器特點有:(1)纖維強度和伸長與丙綸相接近;(2)吸濕能力與丙綸相似,在通常大氣條件下回潮率為0;(3)具有較穩定的化學性質,有良好的耐化學藥品性和耐腐蝕性;(4)耐熱性較差,但耐濕熱性能較好,其熔點為110-120℃,較其它纖維低,抗熔孔性很差。(5)有良好的電絕緣性。耐光性較差,在光的照射下易老化。
⑺芳綸
凡聚合物大分子的主鏈由芳香環和酰胺鍵構成,且其中至少85%的酰胺基直接鍵合在芳香環上;每個重復單元的酰胺基中的氮原子和羰基均直接與芳環中的碳原子相連接并置換其中的一個氫原子的聚合物稱為芳香族聚酰胺樹脂,由它紡成的纖維總稱為芳綸纖維。
芳綸纖維具有高拉伸強度、高拉伸模量、低密度、吸能性和減震性好、耐磨、耐沖擊、抗疲勞、尺寸穩定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動態性能,良好的耐化學腐蝕性、高耐熱、低膨脹、低導熱、不燃、不熔等突出的熱性能以及優良的介電性能。
⑻木質纖維
木纖維是指由木質化的增厚的細胞壁和具有細裂縫狀紋孔的纖維細胞所構成的機械組織,是構成木質部的主要成分之一。
木質纖維是一種吸水而不溶于水的天然纖維,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分散性。
天然纖維
天然纖維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取得纖維,根據其來源分成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礦物纖維三類。
植物纖維
植物纖維是由植物的種籽、果實、莖、葉等處得到的纖維,是天然
復納新材料 木質纖維
復納新材料 木質纖維
纖維素纖維。從植物韌皮得到的纖維如亞麻、黃麻、羅布麻等;從植物葉上得到的纖維如劍麻、蕉麻等。植物纖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故也稱纖維素纖維。
植物纖維包括:種子纖維、韌皮纖維、葉纖維、果實纖維。
種子纖維:是指一些植物種子表皮細胞生長成的單細胞纖維。如棉、木棉。
韌皮纖維:是從一些植物韌皮部取得的單纖維或工藝纖維。如:亞麻、苧麻、黃麻、竹纖維。
葉纖維:是從一些植物的葉子或葉鞘取得的工藝纖維。如:劍麻、蕉麻。
果實纖維:是從一些植物的果實取得的纖維。如:椰子纖維。
動物纖維
動物纖維是由動物的毛或昆蟲的腺分泌物中得到的纖維。從動物毛
纖維
發得到的纖維有羊毛、兔毛、駱駝毛、山羊毛、牦牛絨等;從動物腺分泌物得到的纖維有蠶絲等。動物纖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蛋白質,故也稱蛋白質纖維。
動物纖維 (天然蛋白質纖維) 包括:毛發纖維和腺體纖維。
毛發纖維:動物毛囊生長具有多細胞結構由角蛋白組成的纖維。 如:綿羊毛、山羊絨、駱駝毛、兔毛、馬海毛。
絲纖維:由一些昆蟲絲腺所分泌的,特別是由鱗翅目幼蟲所分泌的物質形成的纖維,此外還有由一些軟體動物的分泌物形成的纖維。如:蠶絲。
礦物纖維
礦物纖維是從纖維狀結構的礦物巖石中獲得的纖維,主要組成物質為各種氧化物,如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鎂等,其主要來源為各類石棉,如溫石棉,青石棉等。
化學纖維
化學纖維是經過化學處理加工而制成的纖維??煞譃槿嗽炖w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和無機纖維。
人造纖維
人造纖維也稱再生纖維。
人造纖維是用含有天然纖維或蛋白纖維的物質,如木材、甘蔗、蘆葦、大豆蛋白質纖維等及其他失去紡織加工價值的纖維原料,經過化學加工后制成的紡織纖維。主要用于紡織的人造纖維有:黏膠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
再生纖維是指將天然高聚物制成的漿液高度純凈化后制成的纖維,如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蛋白質纖維、再生淀粉纖維以及再生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的化學組成和天然纖維完全不同,是從一些本身并不含有纖維素或蛋白質的物質如石油、煤、天然氣、石灰石或農副產品,先合成單位,再用化學合成與機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纖維。如聚酯纖維(滌綸)、聚酰胺纖維(錦綸或尼龍)、聚乙烯醇纖維(維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聚丙烯纖維(丙綸)、聚氯乙烯纖維(氯綸)等。
無機纖維
無機纖維是以天然無機物或含碳高聚物纖維為原料,經人工抽絲或直接碳化制成。包括玻璃纖維,金屬纖維和碳纖維。
其他分類
按長度與細度有棉型(38 ~ 51mm)、毛型(64 ~ 114mm)、絲型(長絲)、中長型(51 ~ 76mm)、超細型(<0.9dtex)之分。
按截面形態有普通圓形、中空和異形纖維以及環狀或皮芯纖維。
按卷曲有高卷曲、低卷曲、異卷曲、無卷曲之分。
差別化纖維;高性能纖維;功能或智能纖維。
按加工方式對天然纖維有不同初加工和改性的纖維。
按紡織方式有高速紡絲、牽伸絲(DTY)、預或全取向絲(POY或FDY)、變形絲(DTY)等。
按資源儲備狀態可分為大種纖維和特種纖維。